close
這本書不厚,才僅僅170幾頁,但封面寫著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.
沒錯雖然小小一本但卻價值連城,作者可大有來頭,是「晨星公司」的股票研究部門主管。
 
書中詳細解釋了巴菲特所謂經濟「護城河」的投資概念,巴菲特的成功就在於以合理價格,買進這些優質企業,然後讓這些企業進行長期的複利,就是這麼單純的策略。
 
擁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,能夠防止其他業者加入競爭,並持續地運用投資人的錢來創造報酬,因此企業存在期間所創造的現金才得以持續,如圖(一)。企業存在的結構性特質,通常會持續多年,同業競爭者很難複製。
(圖一,圖片來源:護城河投資優勢)
 
而企業的內在價值就等於其未來創造之全部淨現金流,反過來說,就是尋找有「護城河」保護的企業,未來才得以持續創造「現金流」。另外,護城河也可以協助投資人界定所謂的「競爭優勢範圍」,讓投資活動只侷限在自己熟悉的領域,不要設的太廣,績效會更理想,也就是「能力圈」。
 
而護城河來自於以下:
 
1.無形資產:
如品牌、專利、特許執照等。
品牌的優勢來自於,能夠讓客戶支付更高的價格,一顆擁有完美淨度及切割的鑽戒,若是裝在蒂芬妮的藍色包裝盒內,更顯得價值連城,若無法形成價格差異,則不具優勢。
專利有時間限制,在期間內只有你能製造販賣某種產品,如藥品,因此能賺取利潤;但專利可能被撤銷或挑戰,若是要以專利形成長久的競爭優勢,唯有持續創新發明取得新的專利,而且產品眾多,如3M的專利高達數千種,在市場上地位穩固。
特許執照方面,可以想見醫生或律師,有執照才能開業,而企業擁有特許執照通常能形成獨佔的市場,常出現在公共事業、製造或販賣受法律限制的產品、從事特種事業等;如電力公司、天然氣公司、電信業、金融業、藥品、賭博、廢棄物、水泥業、煉油場等等,如果價格又不受主管機關限制,那優勢將更加明確。
 
2.轉換成本:
來自高黏著性客戶。
你上次更換往來銀行是什麼時候呢?人們可能為了節省點油錢,跑去更優惠的加油站加油,花費5~10分鐘車程,但是更換往來銀行就顯得非常麻煩,光是辦理手續要填寫的表格,自動扣款得重新設定,還有可能造成的帳單逾期未繳,更糟的是支票因此跳票,那就麻煩了!
同樣轉化成本也出現在各行各業。
公司更換軟體,員工就得重新教育訓練,如多數工程師習慣使用AutoCAD;資料庫管理業的「甲骨文」,因管理企業龐大的資料庫,而資料轉換的程序相當複雜費,若是過程不順利,企業可能停擺。
又如高單價機器設備、儀器,企業不會時常採購,而且更換後可能影響整個生產線;還有關鍵性零件或產品製程,如「奇異電器」向「精密公司」採購噴射機渦輪零件,如果轉換其他供應商,零件只要發生一次問題,那後果不堪設想。
 
3.網絡經濟:
如同經濟學家布萊恩.亞瑟說道:「關於網絡事業,業者會很少。」
企業提供之產品/服務的價值,將因為使用者增加而提升。美國運通信用卡的用戶,如果不是普遍被商店接受,即使提供再多獎勵與紅利,效果也不盡理想,因為別人也這麼做,關鍵是其商家構成的龐大網絡,才是競爭優勢所在。
微軟同樣也受惠網絡效應,Windows是普遍被個人電腦接受的作業軟體,Office的文書軟體Word與Excel也是,競爭者OpenOffice曾嘗試推出文書軟體與之競爭,即使功能強大5倍,而且完全免費,但還是不敵其網絡經濟。顯示一項不錯的免費產品,如果不能影響既有市占率,是很難撼動其地位的。
網絡效應最常出現在資訊分享或連結使用者的產業,競爭者必須複製網絡,或建構類似網絡,經使用者評估後,才可能考慮更換,一般來說是很難克服的障礙。
拍賣網址eBay就是典型例子,買家都願意造訪eBay,因為此處賣家多。金融業者也普遍存在網絡效應,營業據點增加,所產生的連結路徑將倍數增加。
還有第三方物流業者,完善的通路帶來網絡效應,擁有的貨主關係越多,就能越有效率的服務客戶,帶來可觀報酬。
 
4.成本優勢:
來自於較便宜的生產程序、較佳的地理位置、特有資產與經濟規模。
常出現在商品產業,一般人會選擇性價比較佳者,但成本優勢容易因為競爭者複製程序或發明新程序而消失。
相較與生產程序,通常地點創造的成本優勢較為耐久,前面提到的廢棄物處理及水泥業,除了有特許執照外,也擁有明確的地點成本優勢,多數人不希望垃圾場或砂石場在自家旁邊吧!還有運送成本也是一個問題,砂石業者在半徑50英里內,通常沒有競爭者。
另外,某些鋼鐵業者也享有地理位置帶來的廉價成本,又如天然資源業者,得天獨厚的礦場,也經常享有成本優勢。
價格如果是消費者購買的主要考量基準,成本優勢在這個產業將扮演重要腳色,但是要注意的是,思考產品、服務是否有替代品。
 
所以,為什麼要評估企業是否擁有經濟護城河?因為相較於其他產業,某些產業更容易建構競爭優勢,結構優異的第四順位優質企業,可能更甚於競爭激烈的第一順位企業。
 
再來是評估企業護城河的分析程序,如圖(二)。首先要觀察資本報酬的歷史數據,優異的數據代表,企業可能具備護城河,然後研究企業是如何保持優異績效的,最後考慮其可靠及耐久程度,未來能否延續。
(圖二,圖片來源:護城河投資優勢)
 
最後,作者指出影響企業價值的四個因素:
1.成長:企業所能夠創造的現金數量
2.風險:所創造現金流量估計值的確定程度
3.資本報酬:企業維持營運所需要從事的投資
4.經濟護城河:企業得以對抗競爭者的時間長度
 
這四個因素非常客觀,而且絕對。企業從事的活動帶來資本報酬,當我們持有這間企業的時候,風險來自於它未來是否仍有現金的流入,若能創造更多的現金,那就有機會再成長,而保護企業持續發展的因素就來自「護城河」。
 
結語:
我們找到具備經濟護城河的企業,剩下的只有掌握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關係,保持適當的「安全邊際」,把負面投機報酬的風險最小化,強調投資報酬的正確性,也就是說,你總不希望股價漲跌是因為本益比上升吧!強調企業價值的投資人應該更重視,股價的提升是來自盈餘的成長,不是市場心理面的影響才對。如果你所找到的優質企業太過昂貴也沒關係,我們所做的就是保留現金,然後「等」!等待好球來臨,再奮力揮棒就對了!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護城河 巴菲特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嘉 的頭像
    阿嘉

    阿嘉的投資專頁

    阿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