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螢幕快照 2020-04-12 下午2.06.28.png

(圖片來源:時碩法說)
 
投資警語:本文僅供學術研究,非買賣建議。

 

撰文動機:投資好友提起了這家公司,正巧前陣子看了恒耀、劍麟、拓凱、豐達科等同類型的公司,所以對於時碩工業的業務能夠了解。

又因這陣子複習了一下Jim Collins的《從A到A⁺》,因此就把這公司當作素材寫一篇文章囉~

不過提醒一下,此文「僅就媒體報導撰寫」,許多預設立場還是要佐以公司近年做為來實證哦!請勿衝動!

 
4566–時碩工業於107年上市,雖對資本市場來說算是個新兵,但董事長–黃亞興其實是個商場老將,有別於傳統技術底子出身的老闆,黃董為業務出身,並將外商公司學習到的經驗,帶入傳統“黑手”工業,讓公司不是只有技術好,等著客戶上門,而是反過來瞭解客戶到底要的是什麼,將公司推銷出去。
 
如同賈伯斯說過:「一個完美的產品,無須多言,只要擺在顧客面前,就能讓他們甘願買單。」
 
這句話與時碩的經營哲學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黃董於訪談中表示:「如果客戶登門拜訪,只看到你的廠房設備,他滿腦子就只會想要跟你殺價。」其實黃董想的是,不僅要會包裝自己的產品,更要為客戶創造附加價值。
 
而這就要從時碩打的第一場勝仗說起,當時面對安全氣囊國際大廠Autoliv的報價時,公司給了兩種價格,一是按照A客戶材料車出來的價格、二是乾脆建議他改成鍛造,這比車的要緊密堅固,成本還可以大幅下降,最後客戶很買單,不久後開始出貨。
 
黃董表示:「我不像一般的代工廠,看到圖就做,我要先搞懂客戶應用在哪,思考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法。」
 
而他的經商思維,其實也不是無跡可尋,據商周報導,過去他以創辦人兼經理人身分,參與蘋果供應鏈大廠致伸,以及汽車零組件大廠智伸等2家公司的創辦;當時在智伸科技時期的關鍵一役是Seagat的磁碟機訂單。
 
那年磁碟機市場幾乎被新加坡業者吃下,台灣業者都搶不到訂單,只能撿新加坡剩下的小單,究其原因是這些訂單量大,台灣單一業者往往無法滿足需求,而黃董運用過去在外商公司替IBM尋找協力廠商的採購經驗,找來了六方精機、宇隆科技、誼山精機、國隆精密工業組成協力團隊,採取主動出擊,跳過新加坡,直接到美國接觸原廠找訂單,說動Seagat願意下單讓台灣業者試試看,結果一試成主顧,智伸近年約40億元的營收中,Seagat訂單就貢獻約2成!
 
而報導中更表示,上述協力廠商於黃董仍在智伸時期,幾乎家家都有近6成營收來自智伸的委外訂單。
 
正如同他常說的:「我不做獨大,要整合起來,一起做大。」
 
也因如此,雖然後來與老東家拆夥,但前老闆梁立省仍持有時碩10%的股份,於時碩上市典禮時也表示,時碩是家好公司,他絕對不會賣!
 
而回到本文主題,公司其實並沒有那麼順遂,創辦初期即迎來2008年的金融海嘯,從年營業額4,200萬美元降至2,300萬美元,好在公司一開始就是“輕資產”經營,才不至於倒閉,但也時至2013年才轉虧為盈。
 
而黃亞興勇於面對挫折,趕緊打起精神,工商時報中如此的報導:
 
“金融海嘯爆發後,大環境不佳,時碩看好汽車傳動及航太產業未來商機,並因應燃油引擎朝向節能減排將是趨勢,並未縮減投資、人員或費用,反倒是招兵買馬招募人手,有了人才還要建立公司核心文化。”
 
從這段文字再佐以公司的訪談報告,筆者認為黃董相當符合著有《從A到A⁺》的Jim Collins筆下所說的『第五級領導人』,長期持有這類企業,很有可能讓投資人取得高於市場平均的報酬。
 
讓我們複習一下從A到A⁺企業的特徵吧:
  1. 第五級領導
  2. 先找對人,再決定要做什麼
  3. 面對殘酷現實,但絕不喪失信心
  4. 刺蝟原則
  5. 強調紀律的文化
 
那麼本文就著眼於上述幾點,簡要的說明一下~
 
為什麼我說黃亞興是第五級領導人呀?其實從他的經營策略便可見一般,時碩自創立以來一直強調不單打獨鬥,而是要創造一個共享、共利的平台,團結業界其他的中小企業,一起面對國際大廠,爭取訂單,如此才有競爭力;如同他早年在智伸科技時期,聯合其他公司與新加坡大廠競爭訂單,而最後也不因此壟斷市場,反而繼續和這些衛星廠商合作,大家共享獲利!我想黃董固然雄心壯志,但他不是為自己,而是為了公司。
 
而他的作為,更讓其上下游廠商印象深刻。全球前三大工具機集團友嘉總裁朱志洋因賣設備給黃亞興進而結識,也想投資時碩;而原料供應商中鋼,則因看好時碩的技術和國際化能力,也以旗下的中盈投資入股3%。是什麼樣的人能有如此能耐呢?或許就是第五級領導人吧!
 
另外,從公司的策略不做獨大,而是談整合,他更表示,台灣有許多企業技術實力很強,但缺乏市場,而技術其實只要一開門就給人家看光了,時碩則不怕技術給別人看,我們以打群架的方式,找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,接下國際大廠訂單、一起成長。
 
我想這就是找到了對的人上車!至於公司決定做什麼,其實在他們上車時即有了共識。
 
另據商周報導,他說:「製造業全部自己做,利潤可能30%,但我沒有那麼多人、那麼多設備,分15%給別人、我分15%,別人可努力降低成本,拚看看20%,同樣的,我也是這樣,最後加起來可能比原來還多,這樣不是很好?」
 
談起公司創立初期,為了擴廠勢必得買廠房,但買下同業工廠後,他仍將原有訂單留給賣家,也因此賣家不會視他為競爭對手,並保持良好關係,且賣家還能繼續當他的協力廠,幫忙消化訂單,發展起來也比競爭者來得快。
 
可見黃董確實是個給予者,也因與同業合作共利的模式,資本支出也少了,最後得已度過金融海嘯,所以才說公司“輕資產”。
 
而讓筆者驚艷的不僅如此,《從A到A⁺》書中“面對殘酷現實,但絕不喪失信心”的章節中所提到幾項要點,如下:
 
1.)誠實的面對眼前的殘酷現實,設法釐清真實情形,產生好的決策。
2.)塑造能聽真話的環境,建立「紅旗」機制。
3.)提出願景,並採取行動。
4.)最後,光激勵人心沒有用,一開始就找對人上車,他們會自我激勵!
 
說到底,黃董確實將這些原則落實於公司文化。
 
面對金融海嘯打擊,公司深知不能只靠單一項產品,於是迅速整合集團資源,瞭解客戶在做什麼、需要什麼,除了原有的安全氣囊引爆器產品外,公司更獲頒工控龍頭Emerson的最佳供應商,舉凡產品如半導體及油井工控儀表零組件等;另外,在節能減碳趨勢下,公司也和Magna、Litens等國際大廠,合作開發減震器、變速箱等汽車傳動零組件,也為公司帶來更多元的業務發展。
 
然而黃董秉持的經營哲學,讓人印象深刻的是,他會在公司各角落設立佈告欄,要的是讓員工暸解公司產品及發展願景,並且對員工充分授權,鼓勵員工勇於指正,努力塑造一個求真的環境;他說:「當他做錯了,同事都可以告訴他,而且他也必須要承認錯誤。」
 
他更於鏡週刊訪談中說:「一般傳統公司如果用三角形做比喻,只有5%上面的人,才會用到腦袋;80%叫基層員工,接旨聽差;15%中階主管叫承上啟下,只有5%的人用腦袋做事情,為什麼呢?因為這5%的人掌握資訊,其他人不知道,沒有資訊要多數員工怎麼想?」
 
因此,他將組織扁平化,大家可以一起討論認為怎樣做最好,甚是將辦公室打造成大教室,相較於其他下指導棋的老闆,當員工感受到重視,他們會自我激勵,就能為他們帶來成就感,公司人才會願意留下來;回頭來說,也就是公司找到了“對的人”。
 
(示意圖,來源:鏡週刊)

176291.jpg

 

談到這裡筆者認為黃董有極高的機率,絕對是個A⁺主管!!
 
但其實時碩的故事不僅如此,公司是否能成為A⁺企業,在於能否堅守『刺蝟原則』,針對這點公司做了什麼事呢?
 
近年時碩持續複製成功經驗,更打入航太領域,而這又是公司的另一場代表性的勝仗。
 
以下節錄自商周報導:
 
為了分散生意增加營收,黃亞興2009年投入航太領域,「要做就做門檻高的!加上產品生命週期最多長達20年,做到就能穩穩做,很划算。」不過很多人都說航太很燒錢,起初時開模就花了上千萬元,「大家都說我瘋了,同事也不諒解,但我覺得時碩有一定的工藝基礎,很有機會。
 
就在此時遇上空中巴士A380飛機的零件訂單,由於這款全球只有2百台,量小沒有人要開發,「我爭取來做,我知道不會賺錢,但能累積作品,最後順利交貨,讓我們在航太界的名聲傳開,後再取得波音787客機的OEM訂單,後來空巴A350、A320的零件,業內都知道是我們做的,項目包括飛行控制系統制動器、起落架零件、引擎配件和輔助動力裝置零組件等。」
 
這邊我們先停一下,首先,再複習一下“刺蝟原則”的幾項要點(截圖自《從A到A⁺》):

176376_0.jpg

 

讀者可能會想,公司介入那麼多種業務,是不是不夠聚焦呢?其實不然~從以上三個圈圈,我們可以了解,時碩的業務拓展始終專注於機械加工領域,並非多慘化經營,而且黃董確實充滿了熱情。
 
而為了分散生意,黃董也不是一昧地往前衝,他瞭解公司擅長的是什麼,究其切入門檻如此高的航太領域,旗下主管曾於訪談中表示,公司主要就是從工控及車用領域磨出來的技術涵養,因此精進了鑄造、機加工專業,讓公司對於不同的材料都有加工經驗,因此能成功開發出航太這類少量多樣並具高附加價值的產品。
 
時碩在這方面也確實達到世界級水準,其主要客戶皆為各領域龍頭廠商,如下圖(截圖自時碩法說):

螢幕快照 2020-04-09 下午5.52.55.png

 

黃董更於鏡週刊訪談中表示:「先與各領域的世界第一大做生意,其他前五大訂單自然來!」
 
我想公司了解驅動自己的經濟引擎是什麼,代工業就是要能讓客戶喜歡你、離不開你,找來策略夥伴一起打拚,建立起國際客戶可以倚賴的服務能量,成為長期的策略合作夥伴;另外,時碩雖有自己的工廠,卻把訂單留給協力廠,著實讓人佩服!因此競爭者不易複製,同業才能“共好”,公司得以創造經濟規模實力。
 
最後,黃董也於法說會中公開表示:「對內來講,這家公司不是我一個人,我們有能獨當一面的人才;對外來說,我們有許多中小企業搭配起來,持續有機的一起成長。」
 
我想這段話已經足以說明,企業永續長青的關鍵了吧!
 

最後,筆者有別以往的分享方式,從經營面切入暸解公司。
 
前陣子也說過,希望文章能夠更深、更廣,因此我決定爾後談論一家公司時,我只會針對“一個”主題,希望讀友們會喜歡。
 
以下是我的 FB粉專,會更即時的分享其他資訊:
https://m.facebook.com/Aga168 阿嘉的投資專頁
 
懇請按讚、並分享~也歡迎讀友們不吝指教,謝謝!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個股分析 時碩 4566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