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說過,時碩“很有可能”是家從A到A⁺的企業,但是還是要“佐以公司近年作為”,才能夠斷定,不然還是得「留校察看」。
這邊我簡短分享一下怎麼觀察吧!畢竟公司所處的產業其實還是很逆風的才對!投資人千萬別衝動~
此文就從公司重訊佐以財報資料,再輔以筆者“粗淺且拙劣”的分析能力看看囉,也歡迎讀者幫忙勘誤喔!以下:
投資警語:此文僅供學術研究參考,非買賣建議。
(一)
107.02 公司於初上市時現金增資了3.9E。
這還好,剛上市櫃的公司本來就會有一些募資手段;而加上106年借了5.8E的短期借款及現金增資3.3E,合計13E。(請往下對照“現金流量表”)
這邊需注意一下,帳上多了比其他金融資產,也是這時候買入的;看到財報附註,主要為“定存單”。
再往下看~
(二)
107.03 決議租用中科二林作為未來擴廠之用,預定花4E元。
剛上市後,差不多都是這種劇本啦!開始要擴廠了!
(三)
107.11 公司花了1千萬新台幣買回庫藏股。
這段期間公司股價處於新低,大盤也不是很好,買回庫藏股相對來說,“似乎”不是什麼問題。(請對照股價圖,來源:goodinfo!)
(四)
108.01 決議以5千萬新台幣第一階段取得馬來西亞商股權。
公司也走南向政策,為了分散生產基地,以免受中美貿易戰波及,實屬合理。
(五)
108.08 發CB募資6E元。
從這時候就開始奇怪了~公司上市時合計募資了13E耶!都還沒開始建廠,又募得6E?!
(六)
108.11 重訊“擬不申請”承租中科二林!!
公司才剛募得6E,現在又不承租中科了?
13E加上6E,合計有21E元的資金耶!說老實話,中科也才花他4E,那...那麼多資金何用?
(七)
109.01 重訊再發,結果決議馬來西亞二階段也暫緩投資了!
其實如果取得馬來西亞全部股權來說,也花不到2E,這到底?!
(八)
再來看到這幾年的現金流量表,公司實際的資本支出大多是“預付設備”,合計約6E元;再來,終於真的有用到錢的是,2019年還款5.3E的短債!
粗略估算21-6-5.3=9.7E。而2019年的定存也解掉了,似乎就是前年度買的約2.9E,所以帳上現金餘額可以看到還有13E。(對照圖,來源:goodinfo!)
- 結語:
所以目前觀察的是,公司帳上現金異常的高,仍然沒有具體的資本支出,這不免讓人疑竇,畢竟公司自上市以來都一直跟股東要錢,不斷的現金增資(見下圖),且又發了CB~
但也不能如此就說增資不對,我想重點是要「兌現承諾」,不然怎麼向股東們交代呢?公司前景若是這麼好,籌資都那麼積極了,是否擴廠也該如此呢?不然當初跟本就不需要上市募資,還是當個私有公司也罷!
而本人在實際詢問過公司後,其發言人表示,中科二林的土地較鬆軟,不適合重型機台,要建廠不是不行,只是工程較費時,公司不想浪費時間,決定另謀標的,因此公司目前重心會放在大陸廠。(我想,後續有待驗證其說詞~)
再來馬來西亞投資案,原因是原經營者還沒搞定公司新的ERP,然後該公司的結帳速度和效率也趕不上上市公司出報表的時間,若公司繼續投資下去,報表出不來會無法對外交代,其實營運面上沒有問題,主要是他們流程面的問題。(照這樣說來,馬來西亞公司可能ox!@#$%!我不予置評。)
因此投資人是不是真的不要衝動了呀~
有時候媒體報導的不管多麽的好,我們投資人還是要抱持懷疑的態度。
『好的不像真的,通常就不是真的!』
對於我們外部投資人來說,如果有什麼令人看不懂的資訊,有時候其實就是公司不願讓你看懂,此時我們就要以「有罪推定」的心態去檢視一家公司;唯有抱持理性、客觀才能在這汪洋股海中活下去~
此公司我個人也上了一課,當初也是被公司新穎的商業模式所吸引~筆者前後兩篇“時碩工業”的文章,著實有種讓讀友們從天堂掉進地獄的嚴重對比嘛!
我想爾後我的選股條件應該會優先觀察公司的籌碼變化,而非一開始就做質化分析,免得白忙一場,如此一來也可“減少個股管理成本”。
想起前輩說:『基本面都是假的,籌碼才是真的。』
請原諒此時才頓悟的阿嘉...
以上簡短分享,感謝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