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首先,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有些公司不僅不受到影響,更逆勢成長。其中訊連就是靠著在軟體業耕耘已久的"軟"實力,進入AI人臉辨識領域,進而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,並轉投資成立「玩美移動」,且將公司的暢銷產品推向"訂閱經濟",未來正等著蓄勢待發呢!
而這家公司讀友們想必相當熟悉,就是大家編輯影片常用的「威力導演」,為該公司的旗艦產品;另外就是「PowerDVD」,可惜這產品可能隨著光碟機變少而逐漸落寞。
不過,從PowerDVD看軟體這個產業來說,此產品可是賣座了20年呢!可見軟體業真的是相當適合我們長期投資人投入的選項。
而本文主題為#追蹤報告,關於公司的相關細節,筆者就不再贅述,談些重點就好~(建議:有興趣的直接看公司法說會吧~另外筆者說過爾後我的文章只會著重在"一個主題",因為我實在太忙...懶得從頭寫起)
但我還是會再分出一個主題簡單說明一下,我知道的訊連是什麼樣的公司好了,畢竟有些讀友可能沒在關注過...
那麼就開始吧~本文分為:
- 公司簡歷 & 發展歷程
- 2020Q1營運追蹤
- 營運展望
- 市場評價
- 未來劇本
一、公司簡歷 & 發展歷程:
公司產品不用多說,如下圖(節錄訊連官網):
而訊連經營軟體業也有20年之久,在台日美擁有相當高的市佔率約20%↑,如下圖(節錄公司年報,請原諒筆者的懶散):
在日本市場穩居第一名寶座,如下圖(節錄公司法說):
從以上可以看出,公司的市佔率著實擁有相當強勁的競爭優勢,因為對於使用者而言,一旦習慣了使用的軟體,其用戶體驗是很難轉換的,因此長期來說幾乎可以寡佔其所屬應用市場!
公司近年持續深耕於相關領域,運用固有技術走出本業,2015年轉投資成立「玩美移動」美妝app及「 U 」視訊會議軟體,而旗艦產品「威力導演」也轉成訂閱經濟,其產品在PC端用戶或是Mobile用戶上,都有極高的評價。
譬如威力導演是入門者非常推薦的一款剪輯軟體,試問對於許多業餘個人使用者而言,有誰不是用簡單好上手的威力導演呢?我想就除了Mac及Adobe用戶外吧!
註1:Adobe則是屬於專業人士使用的影音軟體,與威力導演分屬不同客群。
註2:這裡無列出「玩美」,因為該業務非公司本業,而是轉投資事業,採權益法認列。
另據公司年報指出,旗下「威力導演」、「威力酷剪」年年皆獲Google Play編輯精選應用程式肯定~不過我想這其實還好,只要砸行銷就好啦!但訂閱經濟就是如此,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前,就是要盡力爭取更多用戶,借此營造規模經濟,反而用戶體驗是居於後者,並非說用戶體驗不重要,而是在於必須取得更多的用戶數據,借此改善使用者的體驗,良性循環下,客戶黏性自然提高,因此有了轉換成本優勢。
可以試想,「Zoom」視訊軟體與公司的「U」產品競爭,但Zoom不一定最好用,只是使用者夠多罷了!另外,每次蘋果推出一代新機時,總是罵聲連連,但天下沒有完美的產品,若是等到產品完美才上市,可能早就錯失良機了!
- 重要發展簡歷:
- 2015年4月轉投資成立「玩美」app
- 2017Q3重新推出「U」視訊軟體
- 2017年繼Create、Play產品後開發「Work」產品線
- 2018年9月Create產品線轉"訂閱商模"&進軍AI刷臉市場
- 2018年11月「U」視訊軟體通過政府共同採購契約認證
最後,公司在FaceMe方面,也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AI人臉辨識技術,扣除中國業者外,為全球第三!我想這可以說明公司堅實的研發實力了吧!,如下圖(節錄公司法說):
而為何要排除中國業者呢?因為美係國家深怕使用中國產品會有資安疑慮,講嚴重點的,將我們國人"人臉"的數據交給共產國家,更要考量的就是"國安問題"了呢!
再說到資安疑慮呢,其實公司旗下的U通訊能夠順利推展也是因為知名的Zoom視訊軟體,已禁止於公部門使用,如下圖(節錄公司法說):
快速的簡歷到這裡結束,只為複習一下...接下來本文重點"營運追蹤"囉~
二、2020Q1營運追蹤:
我們先看到公司過往的營收組成(圖一),在更早期Create&Play兩個產品組合大概各佔一半,近年Create產品佔營利貢獻達60%以上,是因為Play方面也就是PowerDVD產品,呈逐年下滑趨勢;用戶組成在B2C方面呈逐年上升趨勢,而B2B正好呼應PowerDVD在OEM用戶的衰退。(註:光碟機減少)
(圖一、來源:公司法說)
若是將上圖的毛利分布數字化,如下(表一);可以看到原本預期中的Play營收貢獻會衰退,卻出乎意料算是持平,而Create營收貢獻則是經歷轉型陣痛,持續衰退。另外,營業利益率則是見到近年新低17.78%。
(表一、來源:財報狗自行彙整)
除了轉型陣痛期外,另一個原因就是研發&行銷費用近年持續飆升,如下(圖二);研發方面一直是公司重心,公司曾於法說會中表示,看似公司是以產品來驅動成長,但其實最主要是靠研發驅動成長才對!(這點後續可以觀察,若研發費用趨緩,可能表示公司進入穩定成長階段)
而行銷費用則是轉訂閱初期必須做的,主要用在PowerDirector、Mobile APP、U產品的行銷。PowerDirector方面是在公司自己的官網銷售;而Mobile APP方面,Google play商店的抽成也算是費用;另外,FaceMe產品目前投入不多,而且商模也非屬訂閱制。
(圖二、來源:財報狗)
綜合以上,公司於本季法說會中表示,轉型陣痛期已經結束,可以觀察不僅營業利益率新低,營收也已見谷底,而2020Q1營收比對2019Q1開始呈現翻揚趨勢,見下(圖三):
(圖三、來源:財報狗)
因此,為了讓投資人更能追蹤公司成長情形,公司於Q1法說會中表示,將會開始使用"新式"的營收組成來向投資者報告。但要注意這是以"銷售別"來分類,所以與年報中的以"產品別"分類來說,有蠻大的差異;見下(圖四):
(圖四、來源:公司法說)
公司過去只分Play&Create的產品組成,各佔4:6,現在分成四個銷售別組成方式:
- PC-Create:佔29%,為PC端的影片創作,如威力導演和訂閱商模等產品。
- Mobile APP:佔12%,顧名思義就是手機平板端的產品。
- New Biz:8%,為「U」系列產品及FaceMe AI人臉辨識商模。
- 最後剩下的就是衰退中的Play產品,最大宗為PowerDVD,佔51%。
其中PC-Create YoY+13%,隨著用戶轉訂閱制呈現穩定增長,如下(圖五);每季約增加一萬多個活躍用戶,年約用戶仍有6成續約,符合預期。
從這點來說,未來須注意用戶數何時達到天花板!(稍後論述)
(圖五、來源:公司法說)
而公司首次於法說會中呈現單月營收成長狀況,可以看到三大成長事業YoY成長率達27%,如下(圖六):
(圖六、來源:公司法說)
回到季營收成長方面,YoY+43%,見下(圖七);成長率驚人!不過看到這裡不要被公司給虎住了,其實總營收YoY只成長+9%而已啦~而主要動能來自Mobile APP的倍數增長及FaceMe的營收貢獻。
(圖七、來源:公司法說)
再來就是轉投資「玩美」的近況囉~過去總是拖累公司的EPS,不過於2019Q4開始,已經呈現連兩個季度的"正"利益囉!我想這是個大好消息,若是換算過去完美的YoY成長率,其實一直是高速成長中,雖然說是"負"的,但虧損不斷大幅縮小,幾乎穩佔YoY+30%以上,如下(表二):
(表二、來源:Goodinfo!自行彙整)
三、營運展望:
從公司2020Q1的財務報告,並觀察營收YoY趨勢呈連2個季度成長,足以說明訂閱制轉型陣痛期宣告結束,如下(圖八):
(圖八、來源:財報狗)
不過話別說的太早,公司的起家業務PC-OEM方面預估YoY-10%的衰退,其營收比重幾乎佔了一半,這將拖累整體新事業的成長率,前面也說過2020Q1其實只成長9%而已~惟公司方於法說會中表示,新事業可能超過本業,其實筆者認為這不是不可能!我們從幾個方面談起,如下:
第一、
從2019Q3法說會中看到,公司預估在訂閱制下,每個季度會產生約200萬美元的循環性營收,如下(圖九)說明段:
(圖九、來源:公司法說)
而這是如何計算的呢?
- 算式:用戶年約數*65%的續約比例*65元美金
- 我們以2019Q4來計算,如下:
- 55761*65%*0.065=2,356(仟美元);得出循環性收入超過200萬美元。
筆者將數據彙整成下(表三),可看出每個季度約增加一萬多名用戶,若是以2020Q1比對上季用戶增幅10%計算2020Q2年約用戶數的話,即可得出會再增加1.5萬人次,而循環收入也將突破300萬美元。
如此每年約可增加新臺幣1200萬美元的經常性營收。那麼換算新臺幣,在訂閱端的年營收將達3.6億元,也接近公司2019年營收14億元的29%(Create佔比),約4億元新臺幣了!
(表三、來源:公司法說自行彙整)
而公司在這方面的市場其實還有許多機會,排除原有的中小企業客群,未來將持續往個人使用者、網紅經濟、自營店家等B2C市場推展。
若是以公司在PC端尚未推出訂閱制前,2017年Create的營收約6.45億元,比較2019年營收4億元,以絕對值來說仍有成長空間,見下(圖十):
(圖十、來源:公司法說)
但再看到上圖統計的是2017、2018年9/27~10/21日間,約當一個月YoY的比較數據;見2017年尚未採行訂閱制時,有5631(5835-204)套訂單是買斷的,若乘上12個月就等於6.7萬套,顯示與(表三)中預估的2020Q1年約用戶6.9萬人次,幾乎相符!
這樣說來是否表示,訂閱人數已經達到天花板了呢?
再看到(圖十),2017年新版+舊版總訂單量是8397套,同樣乘上12個月,等於當年賣出了10萬套軟體,其實這數字應該是可以當作潛在用戶數的。
換個方式估算,以2020Q1季度所分類的銷售組合來估算(註:50%為OEM、10%為Mobile APP、29%為PC-Create),2017年17億元營收的29%來當作PC-Create的營收,約4.93億元,除上每套軟體最高買斷單價3980,那麼仍可得出公司約10萬人次的潛在客戶,也接近目前預估的未來年約用戶數。
當然這個估算方式可能比較粗糙一點~但從中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洞見,一套軟體從2017年開始用了3~4年是該更換了吧!如果真的10萬套的銷量是天花板,那麼未來要看的就是公司的行銷拓展情形,前面說過這方面公司砸了不少錢呢!
但訂閱經濟不僅如此,如果以為只是把一次性的賣斷收入,當作分12期入帳這麼簡單那就錯了!因為訂閱不像賣斷的方式會有一次性的大量現金,因此初期會有成本上升而收入遞延的現象。
公司從2018年9月開始採訂閱制,而客戶主要以年約居多,12個月過去了,可預見的公司將開始累積老客戶,而後續看的是,當訂閱制的付費客戶積累到一定規模,大量老客戶的持續費用將拉低公司每年的平均獲客成本,即會開始進入業績成長期!我想這才是訂閱經濟的重點囉~
第二、
再來是公司Mobile APP的營收表現,如下圖(十三);可以看出去年度幾乎成長100%,我想這是也是訂閱經濟帶來的效果。
(圖十三、來源:公司法說)
Mobile APP約於2018Q1就推出訂閱制了,可見到營收幾乎翻倍成長,其實公司也大膽的將ASP提高了三倍,如下(圖十四);惟當時佔公司整體營收比重極低就是。
(圖十四、來源:公司法說)
而且這成長仍然延續到了2020Q1,見前文(圖七)成長了43%!
而公司於2020年再推出iOS版本,在Android系統上已經那麼賣座了!那麼轉iOS方面,筆者認為成長率也可能再次翻倍。
以下據調研機構指出,在蘋果系統上,營收更能再多出2倍以上,如下(圖十五):
(圖十五、來源:公司法說)
最後,New Biz和轉投資「玩美」部分,目前貢獻不多,我們之後來談,不過市場對於公司未來可能不是這麼想的哦!我們先看看市場是如何去評價的!接續...
四、市場評價:
投資警語:此段落可能牽扯公司股價預測,有許多非客觀預設立場,請勿作為買賣建議。
綜合以上來看,市場是如何去評價這間公司的呢?筆者習慣觀察其本益比。
我們先看到2020/03/19這天,新冠疫情爆發後公司最低價來到81塊錢,PE約18倍。或許這本益比可以當作公司未來下檔的支撐壓力,而近期又回到24倍以上,見下圖(節錄Goodinfo!):
市場對於公司認真地沒有看得很壞,其實筆者預估也是不差啦~本益比本來就是眼著於未來呀!
但若是客觀的來看公司的營收成長率,到底多少才算是合理呢?見下圖(節錄Yahoo股市):
前文說過107年底、108年初為公司營運谷底,因此109年Q1呈現高度YoY成長,比對盈餘成長率,與公司現階段的成長力相符,PEG約等於1,再看下圖(節錄Yahoo股市):
雖說到了4月,營收成長力道趨緩,來到11%,但PE仍有24倍的水準,看來市場還是認同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。
- 小結:公司4月份營收YoY成長率只有11%,那為何PE仍有24倍呢,原因很簡單,因為Q1稅後淨利成長了30%!而這來自業外貢獻!筆者認為市場可能預估未來新事業的前景看好!
五、未來劇本:
- 劇本一、轉投資「玩美」維持高度成長:
我想目前市場看好的是這點,公司於2020Q1認列了「玩美」1700萬的營收,若是玩美維持過去YoY+40%的高速成長,那麼可以簡單預估2020全年貢獻業外收入可達1.2億元,到了2020Q4恢復正常33%的YoY成長率,如下(表四):
(表四、來源:Goodinfo!自行彙整;註:Q3、Q4對比為10倍成長,是因為去年同期業外收益是以負值為計算基礎)
訊連2019年的本業營業利益也才2.6億元,「玩美」若能維持高成長,那麼就幾乎可以貢獻公司一半的淨利了!
再看到訊連2020Q1本業營益4300萬,玩美為1700萬,也確實佔了公司不少的業外收入。
難怪有投資法人於法說會中問到,玩美市值未來若是比母公司大,要怎麼看待呢?公司方表示:樂見其成!
- 劇本二、New Biz 開始貢獻營收:
新事業從2019Q1的0.8%的營收佔比,大幅上升至2020Q1的8%,成長了10倍,也就是1000%!
惟未來這塊該如何看待,仍是未知數,但一有營收進來,就是可觀的成長,而且我們都知道台灣是IPC產業的大本營,龍頭公司研華也是公司的大客戶,這塊著實讓投資人非常期待它的表現~
另外,在後疫情時代,AI人臉辨識比起指紋或是瞳孔辨識來說,可能才會是未來發展趨勢。
- 劇本三、PC-Create & Mobile APP業務停滯、PC-OEM預期中持續衰退、「玩美」仍虧損:
我想這是投資人最不想發生的情況,公司本業的EPS也將遲籌不前!而市場可能早已反應其價值。
但筆者認為PC-Create & Mobile APP業務仍然會穩健成長,只是短期受到本業衰退及業外干擾罷了!
- 劇本四、訂閱經濟業務呈現高度成長:
其實市場可能不看以上提到的各項因素,單純就是看好訂閱制下的營收成長,且訂閱經濟的估值方式有別於筆者於文中較傳統的評估方式,如計算潛在用戶及PEG...
訂閱商模最令人作嘔的其實是可預見的強勁現金流量!因此市場通常會給予高估值!
最後,不知在各位讀友心中的訊連會是什麼樣子的劇本呢?
其實這公司也不是剛開始冒出頭,從之前60元的價位時,早已有投資達人推薦,追蹤的人想必很多,股價至今也已成長一倍了!那麼現在買進還划算嗎?訂閱制的天花板真的還沒到嗎?
因此,我還是老話一句:『對別人來說很棒的投資選項,對你來說卻很有可能是場災難!』
如果您想解開這個疑問,就必須從公司的基本面著手,推敲出未來發展情勢,在心中就能形成一個定價,而這就是價值投資者在做的事—『看見價值』。
最重要的是,您能否獨立思考、形成自己的觀點,否則您只是個跟單的投機者罷了!
投資這工作,本來就是眼著於未來,您可能得展現十足的想像力,然並不是說股價已經翻了一倍,公司就不會再繼續成長或 必 將 下 跌!
遽然您預測公司未來仍有一倍以上的資本報酬,若是長期持有,其實也無須考慮那10~20%的機會成本,以粗略的數學計算,你可能因此錯過2倍的漲幅,其實得不償失。
但得有個旦書,就是您對於估值的拿捏程度到哪裡?本金投入部位要多少?而這仍取決於您對公司的理解程度及個人風險承擔能力~
文末,我們看看公司曾於法說會中Show出的簡報,如下:
當年Adobe轉訂閱制後,股價翻了"九"倍!!
也許訊連的品牌力,無法與這美系大廠相之比擬,台股的投資環境也與美股相異,但這何嘗不是投資人心中所盼望的最佳劇本呢!?
以上,為個人投資觀點,僅供學術參考研究,仍有許多筆者的預設立場須待驗證,可能不全然正確,請勿作為個股買賣依據。謝謝~
以下為筆者FB專頁:
也歡迎您到此提出不同的見解,您的回饋將是彼此投資路上成長的資糧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