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現在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,也就是俗稱的「散戶」,將金融股奉為穩定的存股標的,就穩定來說,我想主要原因是金融股股價波動小,而投資人將股價波動性視為投資風險大小的評估,因此認為其相對穩定。

另一方面金控公司大多配息大方,股利殖利率普遍可達5%以上,因此與其將錢放在銀行或買投資型保單,倒不如當金控公司的股東呀!

這幾點我部分認同,但對於金融股波動小就當作穩健的投資標的,個人不太認同。不過也確實因為股價波動小,增加了投資人「心理帳戶」的持股信心,因此較能做到「長期持有」。

但每家金控公司都有人在推薦,常聽到的比如,買消金龍頭2891中信金、買官股2892第一金比較穩、買壽險龍頭2882國泰金,但到底哪家才真正穩健,長期持有賺最多的呢?

首先我們以下表(一)比較:

(資料來源:Goodinfo!、資料時間:2018.05.15)

這張表以2017年度的ROE(%)做排序,看出去年獲利能力最好的前五家公司,其中2884玉山金近三年漲幅高達49.7%,以收盤價25.15元計,雖然現金殖利率2.82%,但公司其實還有「配股」哦,如此更能增加複利的效果。我想長期投資玉山金也許最可能幫投資人帶來優異的報酬。

而2885元大金也不遑多讓,雖然ROE(%)不高,但股價漲幅更達70.9%。其他官股行庫除了2886兆豐金擠進前五名外,其他行庫無另人驚艷之處;而業界龍頭國泰、富邦卻顯得相形失色。

而本文就針對排序的前五家金控業者比較囉,讓我們看下去~

《獲利能力》

  • 營業利潤率:
金控業沒有毛利率,所以要比較其利潤率要看營業利潤,我們可以看到兆豐金、玉山金及台新金較高,而富邦金等其他壽險金控公司則較低,不過這兩者須區分來看。
因為壽險金控公司的部分獲利來自於保險業的利息收入,而這些利息收入大多來自投資低風險級債券所賺取的利息,如政府公債等,因此利潤較低。
不過可以知道這幾家公司其實都不錯,獲利率其實已經是業界平均水準,其中以兆豐金表現最佳。
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)

  • 股東權益報酬率:
可以看出富邦金及國泰金皆呈現衰退的趨勢,而消金龍頭中信金在併入台灣人壽之後,成為壽險金控,因此也是如此趨勢。而為什麼壽險金控業會衰退,隨後會提到。
其他公司方面,玉山金呈現穩健中成長。而近三年ROE大於10%的公司只有玉山金、中信金及富邦金,國泰金則跌出10%以外了!
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)

▪️小結:就以上兩點評估,我認為玉山金表現較好,兩項指標都在平均水準之上。但評估到這裡還不夠哦!光這樣仍不代表值得投資哦!我們接著看。


《資產品質》

  • 每股淨值:
金控業的股價,長期來說是跟著每股淨值趨勢走的,公司若能夠持續創造淨值,就是一個好現象,國泰及富邦皆呈向上趨勢,惟2018年因保險業投資部位的「未實現損益」擴大,因此呈現向下趨勢。
而提醒一下,每股淨值不是在看誰比較高哦!主要是觀察其成長趨勢,我想在此富邦金及國泰金還算是優秀的。
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)

  • 股本:
每股淨值的提升要注意是否來自公司的「股本膨脹」,公司為了因應政府要求的「資本適足率」,會以此方式來提高自有資本比例,這樣做會增加公司淨值,提升「資產品質」。
而淨值的提升來自股本膨脹,反而會降低每股盈餘,所以我認為如果淨值可以來自公司的保留盈餘,那相對就比較穩健。
中信、玉山、台新皆有股本的膨脹,其原因就是為了因應政府要求,因此發放股票股利。
因此,我認為富邦、國泰、兆豐就比較好了,不需要增資也可以提升每股淨值。
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)

  • 資產品質指標:
另外,「資產品質」的指標我們可以看看存放比及逾放比。(這裡只看銀行業務)
存放比越高不代表好,還要搭配逾放比,放款比例高,客戶又不會逾期,那才是真正優秀。
本文比較的六家業者,其存放比最高的兩家公司,分別是兆豐金及台新金,表示公司在放款業務的推行較為積極;而逾放比兆豐金和國泰金較低,顯示其公司貸款的客戶信用品質較佳。
而綜合以上兩點,兆豐金不僅放款多,還不容易逾期,可見公司管理客戶上較為優異。
而再看看最後面「備抵呆帳覆蓋率」,也是兆豐金最高,國泰金次之。表示一旦借款無法回收,公司的承受能力最佳,也可說公司在面對不景氣的時候,能夠有較好的表現哦!


(資料來源:金管會銀行局)

▪️小結:就資產品質方面可以看出,兆豐金高於平均水準,雖是官股金控,卻能如此表現,算是厲害了!

但我認為截至目前為止的分析比較還是不夠。接下來,我們再將各業務細分來看看其財務的品質,才能確認公司是否有真有其競爭力!


《分業比較》

1、銀行業務:收入及費用支出
  • 利息收入:
這部分兆豐金、中信金及國泰金高於業界平均,而整體業者皆呈向上趨勢。

(圖片來源:自行彙整)

  • 利息費用:
承上,中信金及國泰金取得利息所付出的費用又較低,因此表示其利潤較高。

(圖片來源:自行彙整)

  • 手續費:
手續費收入以中信金最多;而國泰金次之,但算是高於業界平均了。

(圖片來源:自行彙整)

  • 手續費費用:
中信金明顯表現最好,手續費收入有較高的利潤率;而國泰金的手續費費用由於高於業界平均,雖然收入位居第二,但其實算下來利差並不多。如此說來,手續費收入第三名的玉山金,反而表現較佳哦!

(圖片來源:自行彙整)

  • 信用卡及電子支付
見下表(一),可以看出中信及國泰在信用卡業務方面有其規模優勢,有效卡數最多。
信用卡循環利息高,成本也低,刷卡還有手續費收入,值得注意的是,中信金在利息及手續費費用佔比更是優秀,可見其利潤率高於同業。
而玉山金也不遑多讓,在電子支付的市佔率極高(表二),這點符合未來的金融趨勢,蠻值得投資人期待的。


(表一、來源:自行彙整)

(表二、來源:金管會銀行局)

▪️小結:銀行業務部分,中信、玉山、國泰在這裡表現都不錯

2、保險業務:
保險業務方向就剔除兆豐、玉山及台新了,因為其規模太小,但這裡增加中壽、南山、新光及三商人壽作為比較。
下表(三)可看出國泰、富邦、南山加起來就已經超過整體保險業的市佔率了!其中以國泰人壽為業界龍頭,市佔為23%。而以資產報酬率來看,富邦人壽最優達0.95%。
另外新保單的平均金額以國泰人壽最低,原因是國泰的新契約保單以年金保險佔比最多,年金保險一般來說保費較低,拉低了平均保險金額。

(表三、來源:金管會保險局)

表(四)比較其利潤率來說,富邦與國泰皆優於同業,其自有資本比率也較佳,資產相對來說較具安全性。


(表四、來源:自行彙整)

▪️小結:壽險業務部分,富邦及國泰仍是業界模範。

而這裡提到保險業的「資產安全性」,前面有談到因為保險業投資部位的「未實現損益」擴大,因此導致整體保險業虧損(如下圖),各家業保險業者都在107Q4繳出了虧損的成績單。

(資料來源:財報狗)

因此就回到我們標題的另一個主題,「壽險金控的危機」,我們以國泰金為例:

首先看看其財務報表:


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的「未實現評價損失」項目,從去年的正531億,變成今年的負783億,整體綜合損益達負1233億。
這部分說來複雜,老實說要懂整個金融資產是如何評價的,可能要請會計師算給你看,非筆者專長。

而我們投資人其實只要了解這個所謂的「未實現損益」的背景及原因就可以了!
  1. 我們先了解這個會計項目的背景。簡單來說,金融資產在會計準則的認列上,有些要隨著資本市場的估值在損益表上認列「損益」,比如短期投資的股票;而有些金融資產可能是長期公債的部分,尚未到期,因此得認列「未實現損益」,從資產的淨值中增減。最後,認列損益的部分影響了「每股盈餘」,而未實現損益則影響「每股淨值」。
  2. 另外的原因則是,去年整體保險業高達2200億元的匯損,加上台股股災和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延燒,也影響了金融資產的價值減損。並有部分原因是,107年國際會計準則的重分配。
究以上兩點,可能是危機、也可能不是。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,這些金融資產只要沒有出售,就不是真正的虧損,只是帳面上的損失罷了!

而從法說會簡報(如下圖)可看到,大部分的金融資產確實都是投資在公債的部分,而且觀察其利差,可見都是長天期的公債居多,因此風險確實較小。

(資料來源:國泰金法說會)

況且,其實匯損已經不是什麼新聞,每年都會有大小不一的匯損(見2016-2017年),只是這一次比較為嚴重而已。
因此,只是金融環境的改變,影響了金融資產評價而已,公司其實並沒有改變!

不過壞消息是,講到國際會計準則的重分配,會改變金融資產認列標準,導致帳面價值損益,而金融資產最多的就是壽險業,也難怪金管會顧立雄主委喊出,金融業發放過多的股利的疑慮,應該要增加更多現金部位。

是怕這些金融資產一旦需要贖回,又遇金融危機,公司可能會急需用錢,到時就真的要變成「已實現虧損」了!這樣可不妙~

而國泰金今年更宣布每股1.5元的低股利政策,因此,未來壽險金控業者低股利發放會是常態了!若真是如此發展,那麼壽險股可能就不太適合以領股利為主的存股族了!

以上的各種利空狀態,導致國泰金今年5月又見低點40元。不過反觀,2016年也創近年新低(下圖),或許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觀點。


見上表(五)財報中,2015年同樣也提列未實現損益。而背景原因是,2015年8月中國股災,後接著2016年6月英國脫歐及川普保護主義,導致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。

比對2018年10月台股股災,接著2018年12月公佈壽險金控整體匯損創下史上最高,高達2200億,業者因龐大匯損及股市下跌影響,導致金融資產「未實現損益」擴大。

從中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,如果投資標的擁有足夠的「安全邊際」,在仔細分析下跌的背後原因後,確認公司確實還有實力,那麼還是可以期待的。



《總結》

從以上各家金控業者的比較,我們可以看出,其實各公司在業界都稱得上數一數二。如果真的要投資,壽險業也許我們可以投資國泰金、消費金融我們可能首選玉山金、官股企金業務我們則選擇兆豐金。

說來,其實是要看投資人的「知識」,能夠掌握哪家公司,再決定要投資哪一間。

本文分析後只確定一件事情,文中的五家金控業者表現各有千秋,也競爭激烈,但近五年來整體的表現不會差異太大。

而最後決定投資哪家金控,更要考慮於「價格」因素,好公司也不該支付過高價格。我想這才是真正能為投資人帶來良好報酬的關鍵。

另外,更深入研究方面還得考慮「質化」因素,上述分析大多只是財務「量化」分析而已,公司未來的經營方向更是值得參考的依據。

像是國泰金其實在海外子行的布局算是最廣的,而玉山金在數位金融發展上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。

而許多投資人都只在乎殖利率,就一股腦的投資金融股,鮮少人關心公司的競爭能力。長期來說,持續累積競爭力的公司,才真正能為投資人帶來優異的績效。而貿然投入可能也只是賺了股息賠了價差吧~

文末,此文僅學術參考,並非投資建議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