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既上篇文章,我預設了幾個問題來思考若真的要投資詩肯其未來的風險性:

(1)雙位數展店後,提升獲利的機率有多高?
Ans:可以查看還有多少店面會改裝,調查能貢獻多少營收,且毛利得以維持。
(2)獲利持平,維持營收不衰的機率有多高?
Ans:汰換市場的競爭情形,客戶回購率如何、非得在這裡消費。
(3)房市不佳,導致業績衰退的機率有多高?
Ans:資產負債表強健與否,且公司能有護城河的保護,不至於嚴重衰退。

我想究上述問題,可能還是有些許沒說明清楚的地方,而且想找出答案似乎也不是那麼的容易,因此就以上三點簡單地說,投資人其實只要從公司的成長情形、競爭狀況與財務面來分析,我想就可以回答出上述大多數問題了,我們分別討論如下:

(一)成長情形
首先公司法說會說的很清楚,公司未來打算採取多品牌展店策略,因此我們須先了解各品牌的營收比重及單店營收狀況,並觀察近年的展店情形,如下表:


可以看到「詩肯居家」從2016年開始比較有經濟規模,而詩肯的展店策略為每年新增5~10間店面,這個目標也有達成。但總單店營收的部分卻節節下滑,可見展店效益未如預期。

單看「詩肯柚木」的部分,2018年的營收也下滑至2012年的水準;另外總單店營收下滑的主因,我想其實是「詩肯居家」的單店營收較低,只有約1000萬的規模。

而「詩肯柚木」方面,因為消費族群的改變,皮製傢俱也算是柚木傢俱的替代品,再加上現在的消費者還是以小資族為大,要求高CP值,因此柚木傢俱消費趨緩下,公司未來展店重心會擺在「詩肯居家」。兩相比較後,也可觀察到詩肯居家展店數成長之快。

公司法說也提到,「詩肯居家」是採取細胞分裂展店,而據報導指出,公司會以人潮較多、業績較佳、坪數較大的店面為優先展店位置,以多品牌策略增加來客率,藉以增加營收來源。

而公司也在2016的法說會中表示,預計將以開出50家店為目標。

所以我們就可以假設,現在起3年內還可以再開出20間店好了!(5間詩肯,15間居家),再乘上平均單店營收,那麼營收約可以增加如下:
1.柚木:1700萬*5=8500萬
2.居家:1000萬*15=1億5000萬

那麼表示3年後的營收規模至少是過去平均16億多的年營收加上8500萬及1億5000萬,約等於18億多。但公司近年的利潤率,也因營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了成本及費用,因此大不如前。

觀察這幾年毛利率下降至55%,過去則為60%左右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從上圖可以推測,公司想必增加了營業成本(據財報附註:2016年後產生大量的倉儲成本),而營業費用率部分,我想也是因爲展店初期的費用上升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綜合以上粗略的分析,營收規模也只是與2017年差不多,因此以近年來說,每股盈餘應該還是不會有什麼大幅提升,除非營收規模能再近一步的成長,而這則要看「詩肯居家」的展店狀況。

所以從這幾年的利潤變化,推測未來的獲利狀況,我也在上篇文章提到,「詩肯居家」必須拓展到一定經濟規模的想法應該是沒錯的。

再著,房地產景氣牽動著公司的獲利變化,實在是沒人說的準!因此對於公司成長性,我是抱持審慎保守的態度

(二)競爭狀況
針對這個問題,我就開門見山的說—我想公司切入的傢俱汰換市場是塊紅海市場。平價傢俱市場的汰換率雖較柚木傢俱來得高,但競爭對手更多,實在不勝枚舉,公司曾在法說中提到,如下圖(來源:公司法說):


其中筆者認為,尤其是IKEA,以詩肯居家的產品定價來說,根本就無法與之競爭(雖然公司還是說他們服務不同客群啦~),但更別說生意狀況了,與它比起來,詩肯居家只能以"門可羅雀"來形容...

另外甚至還有電商的威脅,因此公司如何在其中脫引而出,在實際造訪店面後,我們只要以常識來評估好了,可能真的要打上個問號『?』

由此詩肯該如何因應呢?年報中主要提到公司靠的是強化行銷策略、建立穩定客源,見下表:


但數據會說話,我想居然公司表示提高來客率好了,想必應該可以增加存貨的週轉率吧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我特別注意2016年之後,詩肯居家是從當年開始有經濟規模,存貨週轉率有短暫上升,但近期又回落之前水準,甚至更低。因此對於這點我想可能還是要有所保留。

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從經營者過去的動作,推測公司未來的成功機率。我個人是很欣賞董事長的經營思維啦~

舉例:
公司在2016年景氣谷底時,投入龜山物流倉庫,即顯示執行長一貫的行事作風—危機入市。

報導指出:
2013年,詩肯營收、獲利創新高,董事長林福勤卻很難開心,他深知柚木家具市場已趨近飽和,成長力道將減緩。他早在前一年就創立新品牌——詩肯居家,銷售皮沙發、餐桌與床墊等家具,在燒錢5年後,去年(2017)詩肯居家開始獲利,營收占比達21%,帶動詩肯的淨利谷底反彈,去年(2017)創下3年新高。

因此2013~2015年間,公司早意識到未來市場的變遷,及早投入產品汰換週期較快速、價位偏向中產階級的消費市場,而成立了「詩肯居家」;另外,更於2019年更併購NOVA傢俱,如下圖(來源:公司法說):


可見董事長的遠見,能居安思危,即早意識到市場的變化,而採取動作,因此保持公司營收不致因房市影響而大幅衰退,2017年還逆勢成長。所以我才說我相當欣賞他嘛!但其實也只是精神上的支持而已...

我思考的是,如果市場再這麼不景氣下去的話,公司真的有什麼本錢嗎?接續第三個問題~

(三)財務面綜合分析
回到剛剛的存貨,見下圖。2017年存貨週轉率的上升,且毛利率還可以維持,表示生意可能真的變好了哦!但2018年又是怎麼回事呀?


觀察年報中的銷售量值表,說是因為內需不振的問題。但我想這個問題似乎也持續一段時間了,不會是特別年度才這樣。


我擷取特力屋年報中,台灣近年來的傢俱零售銷量,如下圖(來源:經濟部統計處):


消費力比較差的是106年,因此與公司說法似乎不同!

而詩肯因非屬於製造業,故無揭露銷量,無法推測產品單價,所以我們只好以下表來觀察看看:

我將存貨週轉率的分子與分母拆開(存貨週轉率=銷貨成本/平均存貨)與營收做比較。

發現存貨週轉率的上升是平均存貨下降的緣故,不過說實在的生意變好存貨自然會下滑,但存貨並不是大幅減少的狀況下,再比對毛利並沒有下滑,看來當時公司的生意是真的不錯。

但還不能如此斷定哦!我們再看看最後一張圖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雖然生意有變好,但公司卻延長了收款期限,因此我還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。

而其財報附註解釋為:因百貨據點增加,收現天數較長的緣故


深入查看公司的應收帳款明細,如下表:



證實公司說的沒錯啦!卡在特力屋上的貨款部分近年來成長許多,佔應收帳款就有5成之多。

接下來,再觀察公司的資產狀況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詩肯大部分的資產除了固定資產外,就是存貨了,因此存貨的週轉率攸關公司的財務風險,故提升其週轉率是很重要的,而公司也是這麼做的。

回頭來說,存貨只要賣的掉、錢收的回來就沒問題,因此評估公司的銷售面,第一線的消費者除了付現外,可能就是以信用卡方式付款,所以不太會有無法收回的風險;再者特力屋應該也不會突然倒閉吧!所以存貨的風險應該還不算大。

綜觀以上,我認為詩肯現在遇到的最終問題還是在市場面的消費不振

最後,觀察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2017年營收大增,但營業現金流卻是有少於淨利的狀況,雖然後來有轉正,表示現金最後還是有進到公司的口袋,尚無收不回來的情形,不過可想而知,公司的現金流確實在慢慢轉弱了!

以這樣來說,資產負債表似乎就不那麼的抗震了,未來詩肯面對景氣衰退的風險其實不小

而最新公布的盈餘也不盡理想,如下圖(來源:財報狗):


其EPS近年來更是不斷下降,雖然2016~2017年間有小幅回升,但也不持久。

我想,沒有公司能永遠成長上去的,必定有幾個年度會遇到營運逆風,而衰退之後,能否再重新回到軌道上,就必須憑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了!也就是『護城河』的保護。

對於這點,以詩肯來說,可能只有『品牌價值』吧!可以發現詩肯的傢俱上一定會印上品牌LOGO,如下圖(擷取自591拍賣):


而隨意google一下,觀察二手傢俱拍賣情形,詩肯柚木的傢俱還可以以不錯的價格出售,證明公司確實擁有其品牌效應。不過單就這樣我不認為能構成護城河,因為公司面對客戶端似乎並無『定價權』,所以無法斷定。

而詩肯柚木應該算是傢俱中的奢侈品牌吧,不過雖然貴為零售業,其消費者卻不會持續性的消費,而是在景氣不好時,人們可能會選擇延後消費,或者購買其他的低價替代品。所以公司獲利無法持續也是有其根本原因的!


結論:
以這間公司來說,我認為就是『景氣循環股』無誤,僅適合波段操作,賺取價差囉~

而對於我來說,要能波段操作的公司,一定是輕資產,而且要有穩定的現金流,公司不會突然陷入財務危機,如此一來才有本錢等待景氣回升。

我們可以看看公司的負債比及自由現金流狀況,如下表(來源:財報狗):



公司致力於減輕負債,而自由現金流除了102年投資物流倉(購地)外皆為正值。所以,講白一點就是:公司要倒,不容易呀!

但筆者仍有個疑慮,公司有發行『可轉債』,搜尋個股名稱會出現「詩肯二」,表示第二次發行,如下圖:


有個說法是說,現在銀行融資利率如此的低,借得到錢何必發行可轉債?且有可轉債的公司其股價操作性成分大,若是要買公司當存股,那可能就不適合了。因此,更加深了此檔個股僅適合波段操作的理由!

但可轉債就不一樣了,也許存在套利空間,認識可轉債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了!(筆者我沒研究)

詩肯最近一季公佈的EPS只有0.19元,實在相當難看,也許股價真的落底了也說不定!

觀察淨值比來說,也是相對的便宜,如下圖(來源:goodinfo):


最後評估潛在報酬來說,以2018年的EPS來說3.6塊,股價在40塊左右,三年後展店順利頂多也是2017年的水準約5塊,股價可能50多元,漲幅約20%。但這期間等待的機會成本,在評估公司狀況後我認為風險仍大於獲利

以上給各位投資人參考看看囉~說不定真的有什麼我看不到的黃金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