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時間過得很快,又到了年度投資總檢討的時候。沒想從2020年3月疫情爆發後,已經過去了兩年!而時至今日,大大小小的疫情仍在世界各地不停的爆發。實在覺得今年這個投資檢討非常的難下筆,尤其是阿嘉從疫情以來換股操作,邏輯很簡單——投資「疫情受害股」。

但也因為疫情的反覆,趨勢上仍不利於疫情受害股,看著這兩年航海王、鋼鐵人、晶圓雙雄大賺,不禁開始懷疑自己,若是當初反過來做,投資於趨勢——受惠股,也許現在也不會落得那麼難受。

不過我想若是時間倒轉,我可能還是做不到,這是為什麼?因為阿嘉自詡是個 “反向” 投資人,我們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——投資於「人稀極寥處」,我們想的永遠是別人棄之而不取的,這些地方可能也才是我們相對有優勢的地方。

總之,我想一切都得等世界恢復正常後,這些投資也才有回春的一天。

好吧,這邊快速瀏覽一下阿嘉到底投資了些什麼東西,為何會落得如此難堪,如圖:

chart-2.png

(截至:2022.02.10)

再看看資產成長趨勢:

chart.png

(時間:2018.03~2022.02)

阿嘉的投資組合相當的逆風,這4年來的資產成長皆是來自現金流的投入,也就是本業收入,跟本就是做了白工,全球疫情爆發時將個股投資部位換成 “航太製造” 及 “實體零售”,截至2021.03績效看似還行,再加上重倉美股ETF,因此保住了資產。

但全球疫情持續延宕,航太製造業仍不見轉機,時至2021.05台灣疫情再起,實體零售二度受創,中國也是疫情反覆,於是阿嘉的資產開始縮水。加上投資的中國科技股,監管持續擴大,阿嘉以“撿便宜”的心態進場,資金分批向下買進,而便宜還有“更”便宜,再遇美股修正後,資產終於被打回原形,可以說長沒我的份,跌的通通是我。

檢討以上我是否誤判了什麼呢?分以下3點討論。

1、對於航太製造

雖說飛機綠化絕對是長期趨勢,但是波音面對的問題不僅如此,還有空難事件導致737 Max認證的歹戲拖棚,以及中美關係緊張,對於美國製造,也是中國政府的談判籌碼。整體航空業來說,重點還是各國邊境不開放,旅客出入境仍須隔離,這筆投資面臨長期虧損的機會也就越大。當初建倉航太製造業時,實在輕忽了疫情會持續那麼久,心想覺得沒什麼可以更糟了吧!這時買進絕對是長期低點才對呀?由此帳面目前仍虧損20%。

2、對於實體零售

阿嘉投資一家中國百貨公司,中國雖是全球最先走出疫情的國家,但卻也是最為“激進”的疫情管制國,仍不時的傳出有封城消息,而觀察最近的零售消費數據也確實不好,如此反映在整體百貨業的低估值。此筆投資自以為以低PB買進,天真的覺得風險不大,我卻忘了低PB很多時候其實反映的是低價值,我還在等待估值修正的一天,目前此筆投資帳面虧損15%。

3、對於中國監管

便宜還有更便宜!阿嘉承認我是跟朋友的單投資,雖說不是最便宜買進,但長期來說應該也是相對便宜了啦!(自以為是XD)而其中有一家就是BABA,該公司股價可是從220高點一路腰斬呢!不過想想蒙格也是持續加碼,我相信我那位投資朋友以及這位大師的眼光。但我有個但書,阿嘉的投資部位僅只如此,不會再擴大,因為我知道這是跟單、是賭博!!至今帳面虧損20~30%。

面對前面2點問題,阿嘉會在2023年做出最後裁決,投資3年仍賺不到錢的話,那還是乖乖加入大盤吧!(題外話,其實阿嘉本人也是中國政策的受害者,有追蹤我的都知道我是個職業軍官,目前局勢就是對岸好像要打過來一樣,搞得現在本業非常忙碌,跟本無心專注於投資,因此選擇要加入大盤,知道自己狀態不是很好啊~)

而第3點“投資中國科技巨頭”呢?就放著享受股價的波動吧!XD

文末,針對以上幾點,我們先不談論航太製造,僅來談談中國零售數據吧!也是我疫情投資以來,掌握度不是很高,可能會首先減碼的標的。

  • 中國零售數據:

阿嘉認為中國零售消費數據中“商品零售”以及“餐飲收入”深深影響著百貨業,如下圖:

螢幕快照 2022-02-10 下午1.05.50.png

(圖一、來源:中國國家統計局)

邏輯是,試想您上次去百貨公司是不是為了上某個館子吃飯呢?百貨業者的集客關鍵除了年終慶外,就是體驗式消費的地方,以上兩個數據都不好,也反映在百貨業者的營運上,甚至可以說零售消費數據顯示了人民消費力的下滑。

但觀察到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占比卻仍是持續向上,如下圖:

螢幕快照 2022-02-10 下午1.35.01.png

(圖二、來源:https://data.cnki.net/SubjectStudy/Article?id=210)

也因此這幾年來中國傳統零售業者都開始搬到線上,想借數位轉型開創公司成長動能。

這也是當初阿嘉投資中國百貨–大洋-Ky的邏輯之一(但我可能錯了),看到2021年公司營收數據,也並未帶來實質營收增長,如下表:

螢幕快照 2022-02-10 下午1.42.54.png

不禁讓我懷疑,數位轉型僅是大洋-Ky疫情下的口號而已!目前看來,投資重點還是得回到百貨門店調改的疫後消費。

但大陸市場面臨的仍是疫情的反覆,到底何時真正可控呢?也是我認為這筆投資失敗的地方,我竟把風險放在一個無法衡量的市場。

回頭來說,大洋-Ky往精品百貨轉型,也是希望與同業做出區隔,進行品牌重塑,對於這點來說阿嘉是給予肯定的。為什麼呢?

觀察上圖(二),網上消費年增率其實是持續下滑的,從2015年的 30%到2020年僅剩 14%!

其實中國的線上消費市場早已飽和,線下的實體零售要在往線上走的空間當然有限啊!反過來說,疫情過後能夠留下來的實體零售業者將是稀缺資源,大者恆大、擁有稀有物業的業者,就能佔地為王,脫引而出。

近期觀察就是中國科技巨頭紛紛展開實體商店的併購或是異業合作,如阿里巴巴買下高鑫零售(中國大潤發)。

而百貨業者其實就是佔地為王的概念,也難怪大洋-Ky近期佈局上海的「大洋晶典千樹購物中心」。以大洋全中國15間店來說,真正賺錢的也只有武漢中山及光谷店,故阿嘉認為上海大洋才是此筆投資的未來觀察重點。

最後,觀察該產業的各公司目前股價仍舊低迷,可見並非單一公司問題,如下圖。但總結來說,此筆投資我的掌握度非常粗淺,甚是沒想清楚公司未來該如何賺錢,阿嘉會首先減碼也是非常合理之事。

螢幕快照 2022-02-10 下午2.10.58.png

以上分享非投資建議,本部落格僅為個人投資隨筆,請勿照單全收。謝謝各位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嘉 的頭像
    阿嘉

    阿嘉的投資專頁

    阿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